11月上旬,电气传动事业部生产的全新大功率风电控制系统样机顺利交付,进入与XE174-6450型风电机组整机匹配安装阶段,标志着公司具备了6MW及以上陆上、海上超大功率风电控制系统的生产配套能力。这个成绩的取得,与事业部“书记联项目”的全力推动密不可分。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确立,风能行业寻求更高兆瓦级设备,以最大化利用清洁风能,实现风资源综合利用率更高、综合发电量和等效满发小时数更优、全寿命周期的综合运维成本更低。电气传动事业部党总支认真研判,抢抓机遇,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将“XE系列6MW-7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开发”作为“书记联项目”的重点课题,事业部副总经理、技术党支部书记陈鸿蔚为牵头人,抽调技术、质量、生产方面的党员骨干和积极分子组成项目团队,以节能高效技术为驱动点,开始了戮力攻坚。
勇担当 产品研发精益求精
风电控制系统相当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大脑”,担负着风力发电机运行控制和安全控制的重任,对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尤其严格。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的陈鸿蔚深知责任重大,在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靠前指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勇挑重担,率先垂范。
他和项目组骨干一起,多次与客户深入进行技术方案对接,针对塔基、机舱、轮毂等系统领域,召开项目专题会议10余次,制订具体举措、推进步骤和保障措施;针对技术“瓶颈”,组织专家“会诊”,寻求解决关键问题的思路和途径,确保项目实施步稳蹄疾。
在产品样机生产的关键阶段,质检人员反馈柜体防腐性能不达标。陈鸿蔚立刻赶到试验室,和成员们一起检查产品,排查原因,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经分析,原因为铭牌变更位置后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护和防腐处理,造成盐雾气体腐蚀柜体。问题找到了,陈鸿蔚又马上组织召开专题会,研讨改进方案,确保柜体达到应用环境的防腐要求。“新产品未来将应用于海上、戈壁等工况条件,整体防护、防腐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铭牌的位置变更看似是个小问题,如果处理不到位,却有可能严重影响风力发电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大家在工作中一定牢记:细节决定成败!”
通过对细节的精益管控,新产品以合理的机构布局、灵敏准确的电气动作、安全可靠的系统控制赢得了客户的认可。该风机控制系统还具有丰富的可延展性,可以拓展到8MW—10MW瓦等超大功率机型,为下一步丰富和拓展风电产品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强团队 “红色引擎”动力强劲
为确保项目有序高效推进,陈鸿蔚带头开展“学理论、用理论、强素质”活动,坚持实施“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成党员”的“双向培养”,把政治性、专业性、担当性较强的业务骨干凝聚到党组织内,在实现技术人员理论、业务水平双提升的同时,充分激发他们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高质量完成各项科技创新工作,党建“红色引擎”动力进一步强劲。
在陈鸿蔚的带领下,成员们啃“硬骨头”,担“千斤担”,从初步设想到工艺方案,重点、难点问题逐个突破,在近一年的时间内,相继完成了电控系统原理图设计、电气元器件选配、柜体结构设计、器件工艺布局及走线等设计工作,攻克了柜体防腐技术研究(三防要求)、安全策略及变频偏航控制策略、雷电保护及等电位连接研究等技术难点。
项目负责人、工程师卢裕富白天指导生产、协调问题,晚上编写项目材料,“5+2”“白加黑”成为工作常态,在他和其他成员的共同努力 下,原理设计、结构设计、工艺布局设计及成套资料等工作按时间节点顺利完成。在变频偏航控制试验过程中,卢裕富还多次提出优化工艺走线布局及测试方法,产品的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年轻技术骨干90后工程师车振宇,95后陈钢、蔡曼等也冲锋在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其中,陈钢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装配钳工(智能制造单元安装与调试赛项)职工(教师)组湖南区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书记联项目”平台的锤炼下,技术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得到进一步淬炼,2021年,技术党支部荣获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责编:马菀倬
来源:湘电集团